8月6日
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
《我在中国的72小时》节目组
走进鹤山古劳
来自澳大利亚、丹麦、伊朗、韩国等
多国博主
亲身体验省级非遗项目鹤山咏春拳
和鹤山醒狮的独特魅力
节目组来到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馆,博主们在偏身咏春拳非遗传承人冯家辉师傅的带领下,学习咏春拳基本套路、击打木人桩、咏春双刀等,一招一式有模有样。鹤山咏春拳由梁赞师祖创立并亲传乡中弟子,在鹤山流传已过百年,2007年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梁赞师祖将自己毕生武艺浓缩成精华,创立鹤山偏身咏春拳,精简提炼出十二路散手拳法,体现了止戈为武、谦恭平和的武德,展现了刚柔相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
此外,博主们近距离观看了精彩的鹤山醒狮表演,领略到省级非遗项目鹤山醒狮的独特魅力。鹤山醒狮表演风格独特,既有扎实的武功步法、高难度的采青、独特的狮头造型,还有神态逼真、千姿百态的情节表演,再配以独创的“七星鼓法”,是一种更具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的醒狮文化形态。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外国博主们用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镜头,深度记录了鹤山咏春拳和鹤山狮艺的文化脉络,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现鹤山非遗文化名片的独特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来江门鹤山,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我体验了咏春拳以及鹤山醒狮等非遗项目,一些我小时候只在李小龙电影里面看到的武术动作,我也现场看到了,真的很酷!
外国友人在活动采访中
多次表达对鹤山咏春拳文化的喜爱
通过一组花絮照片
记录他们亲身体验的珍贵时刻
到底鹤山咏春拳有什么独特魅力?
吸引外国友人来亲身体验
布丁君就给大家介绍
鹤山三宝之咏春拳
鹤山古劳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古劳圩始建于明初,民国时期已发展为较具规模的圩镇。多年来,古劳一带的居民生活习俗与邻近的南海、顺德基本相同,世居村民也多是南雄珠玑巷南迁移民之后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珠玑巷文化,尚武精神也得以在此传承发展。古劳作为咏春拳之乡,尽显刚柔相济、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鹤山精神。
2007年,鹤山咏春拳入选鹤山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同年先后入选江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梁赞晚年回到家乡古劳,创立了偏身咏春拳。
咏春拳起源一直是个谜,但其发扬光大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传承人深受咏春拳各门派敬重,被公认为“咏春拳大师”——他便是有“赞先生”美誉的梁赞,故业内有咏春拳“源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的说法。
梁赞画像。
梁赞(1825-1894年),原名梁德荣,鹤山古劳人。自古以来,鹤山有尚武之风,在这种尚武风气熏陶下,梁赞自幼热爱习武,曾学习洪、刘各家拳术。读书后,梁赞随父在佛山赞生堂熟药材店经商,阅读古代医药书籍,深谙岐黄术,后在店义务为人治病,无不妙手回春,故有佛山“赞先生”美称。
行医治病之余,梁赞并未荒废武功。在父亲的引荐下,他先后拜在梁二娣和黄华宝门下学武。黄华宝与梁赞同为古劳人,作为同乡和授业恩师,黄将其毕生所学传于梁赞。其间,梁赞除习少林拳术、少林“六点半棍法”外,尤专习咏春拳,得其精粹,且加以创新,遂成一代宗师。
到了晚年,梁赞再次回到了家乡。他将平生所学武功重新梳理,聚集精华,组合成一套简洁流畅又变化多端的偏身拳授予兄弟子侄,故此拳又叫“子弟拳”,俗称“古劳咏春”“鹤山咏春”。古劳因此被誉为“咏春圣地”。
梁赞文化公园。吴兆民/摄
鹤山建县前,皂幕山区一带匪患严重,鸦片战争前后,面对帝国主义入侵威胁,日益猖獗的海盗袭扰,珠江三角洲民间掀起练武热潮。鸦片战争后,鹤山经历了洪兵起义、土客大械斗,社会不得安宁,村村自卫,人人自危,故城乡武馆林立,健体强身,靠武功自卫、自立、自强,习武之风盛行。鹤山咏春拳习武者直面社会沉疴,采取“以武救国”方式,以拳护国、以武振气,在旧时的中国奋起反抗,护卫一方平安。
古劳偏身咏春拳。
古劳咏春拳走向世界,冯朝振、冯根珠、梁挺起了关键作用,也借助了香港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的艺术推介。
古劳梁赞故居内,设置了梁赞(中)及其传人雕像,左侧为古劳偏身咏春拳传人王华三、冯朝振、冯根珠,右侧为佛山正身咏春拳传人陈华顺、叶问、李小龙。
冯朝振(1921—2012)古劳木便村人,是梁赞古劳咏春拳的再传弟子,曾参加抗日游击队,身怀绝技屡惩日寇。解放战争时期,冯朝振锄奸救侨,为民除害,新中国成立后回家务农。1958年,冯朝振到广州谋生,从事搬运工作;1964年与徒弟冯根珠到香港从事搬运工作谋生。冯朝振因武术高强,又有民族气节,常怀侠义之心,拜其为师的弟子越来越多,为咏春拳在港澳地区和海外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冯根珠(1943—1996)古劳木便村人,自幼好动好斗好胜,对武术特有兴趣。孩时先拜古劳咏春拳第三代掌门人冯朝振为师,习武咏春拳;后拜古劳大巷村劳民权为师,习武洪拳,成为古劳咏春拳一代宗师梁赞的第四代弟子之一。古劳咏春拳本默默无闻,后来,冯根珠到多地比武,屡战屡胜,古劳咏春拳在内地引起武林界关注。1964年,冯根珠与师傅冯朝振赴港发展,以古劳咏春拳为基础,综合创新,开武馆授徒。20世纪70年代,冯根珠结识同在香港开咏春拳武馆的梁挺,与之合作致力把咏春拳传播于世界。
梁挺也是梁赞咏春拳的第四代传人。梁挺的师傅是叶问,叶问则是梁赞嫡传弟子陈华顺的徒弟,又是李小龙的师傅。后有了香港、好莱坞电影界对李小龙、叶问的拳术多年艺术渲染,扩大了咏春拳在世界上的影响。梁挺创立了国际咏春总会,在全球发展咏春拳文化,遍及65个国家,4000多个支部,子弟门人近200万人,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武术组织。他们都以鹤山古劳木便村梁赞故居为咏春拳的祖庭。
在民间,咏春拳传承人各司其职,有的业余时间开设公益性武馆,有的则在海外传播。其中,第三代传承人冯朝振的徒弟侯德贤,将自家房子改成武馆,17年间收徒无数,从未收过学费,被人津津乐道。咏春拳第五代传承人冯家辉,12岁随父习武,将咏春拳的传承理解为思想传承与文化传承两个部分。如今,冯家辉一直致力于咏春拳在海外的传播,曾随他习拳的很多海外人士专程到古劳“追根溯源”,深入学习咏春拳。
鹤山咏春立足鹤山走向海外。欧蕊荣/摄
来源:鹤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摄影:冯彦敏 摄影:梁晓辉)南方都市报 鹤山市文广旅体局
一审/责编:徐颖芊
二审/监制:吕桢华
三审/总监:吕悦怡
尾部海报原图由周华东、谭成伟、冯铭军、陈彤提供,已获作者授权
倍悦网配资-倍悦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中心-四川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